左庭右院发布鲜牛肉火锅“四个自家”全产业链体系
2025-07-08

 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草原,天似穹庐,水草丰美。近日,中国鲜牛肉火锅领军品牌左庭右院在此举行10周年发布会,首次完整发布并阐述了“四个自家”——“自家牧场、自家养牛、自家屠场、自家物流”的鲜牛肉全产业链闭环体系,并升级推出“无抗鲜牛肉”。发布会上,左庭右院团队全方位分享,从牧场到餐桌,鲜味如何在严苛的标准与创新的实践中得以最大程度留存。

左庭右院鲜牛肉火锅品牌10年领鲜发布会在乌拉盖草原举行

  从2015年上海开出首家门店起步,左庭右院如今已拥有覆盖全国13城、超150家直营店的规模,并以门店数量、销售额、门店面积的领先优势,年服务顾客突破6000万人次。左庭右院品牌创始人兼董事长郑坚在发布会现场坦言:“从第一家店到10年后的150家店,左庭右院真正存在的价值和能为消费者带来的东西只有两个字——新鲜。”

  据了解,左庭右院在原有的1.0版鲜牛肉供应链基础上,加大投入,不断优化,建立了现代化、智能化的鲜牛肉闭环供应链,并赢得市场的认可——荣登2025必吃榜、中国食品健康七星奖,更荣膺中国烹饪协会颁发的“中国鲜牛肉火锅大王”称号。

左庭右院品牌创始人兼董事长郑坚分享10年领鲜之路

牧场北迁,“鲜”谋远虑

  从西南山地到东北草原,左庭右院的牧场战略迁移,核心直指牛肉品质的标准化与稳定性。“过去在西南依靠散户收牛,水平参差,难以控制。”品牌供应链负责人姜璐忞在接受本刊采访中道出痛点。而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草原约36万亩的自有牧场,正是破局关键。这里水草丰美,泉眼密布,天然草场中生长着甘草等中草药。更重要的是,规模化牧场实现了对养殖环节的直接把控。

  相较于其他牧场,从乌拉盖牧场到屠宰加工基地更具备距离优势,大幅缩短了运输半径,从源头降低损耗,为实现“当天鲜肉”抢出了宝贵时间。

左庭右院鲜牛肉火锅供应链负责人姜璐忞讲述“四个自家”搭建之路

黑安格斯牛:全球优种的“中国化”驯养

  此次“十年坚守 一路领鲜”发布会选址于锡林郭勒盟乌拉盖草原,这里正是左庭右院约36万亩自有牧场的腹地,膘肥体壮的黑安格斯牛群格外醒目。内蒙古贺斯格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深耕行业数十年的养牛专家张文揭开了牛种选择的奥秘:“全球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在养安格斯牛。它肉质好,尤其适合育肥出雪花纹理。”这些优质黑安格斯种牛引自澳大利亚、新西兰,摒弃了与本地牛杂交的路径,确保基因纯正与性状稳定。

  左庭右院恪守“三分养、七分喂”的核心育牛理念,坚持长达约500天的完整养殖周期,并构建“犊牛期强化—青年牛塑形—育肥期精饲”的三阶段精细管理体系:确保新生犊牛充分吸收母乳营养并适时科学断奶;青年牛阶段注重骨骼发育与体格塑造;全程依据牛的不同生长需求,科学配比青储饲料、干草与精饲料。结合无抗防疫与治疗措施,让牛肉在时间的沉淀中积累自然风味与营养,锁住生命原始的活力与鲜嫩。

乌拉盖草原上的黑安格斯牛群(图/褚宏辚)

屠宰控时 锁鲜护鲜

  在约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屠宰工厂,左庭右院将“鲜”的守护做到极致,从屠宰到分割完成严控在约3小时之内,同步采样送至上海农科院检测,确保初始鲜度。同时,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,完成高达120项(含抗生素、合成抗菌素等)的无抗筛查。​

冷链革命 分秒必争

  鲜味稍纵即逝,左庭右院自建高效物流体系,打造了覆盖300万公里的专属冷链网络,与时间展开竞速,为实现“每日两屠两送”并坚持“当天鲜肉,拒绝冷冻”,冷链运输需在3至5小时将牛肉从工厂送达华东地区门店。​

  运输全程精准温控,更采用专用保温小红车进行门店接驳,无缝衔接“最后50米”,隔绝外界温湿变化。

  运输员每日分秒必争,往返两趟的“双向奔赴”,只为跨越百公里,将屠宰后锁住的鲜味,以最好的状态送达食客餐桌。​

从牧场到国民餐桌

上海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长谈永松教授分享“无抗鲜牛肉”的标准

  十年深耕,左庭右院还携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制定鲜牛肉行业标准,重新定义中国鲜牛肉的品质标杆,推动品牌从行业参与者跃升为鲜牛肉标准化的倡导者与制定者,持续夯实“鲜牛肉火锅第一品牌”的头部地位,更将“四个自家”体系延伸至新零售领域——旗下品牌“蓝熊猫”与叮咚买菜达成合作,让锡林郭勒草原孕育出的优质鲜牛肉直达家庭厨房。

  通过全产业链闭环重塑品类价值坐标,左庭右院将“供应链厚度”转化为“国民餐桌鲜度”,最终实现从“火锅品牌”到“鲜牛肉专家”的跨品类跃迁,行业地位一路升级。

(文/褚宏辚)
(责任编辑/萧祉默)

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下一篇

七月遍寻清凉境 雪域美食抚人心
2025-07-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