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割烹到甬菜,从川菜到本邦,一条鱼能有多少种可能?在初夏的餐桌上,它可以是清鲜酸香,也可以是火炙酱浓。四家上海的餐厅,用一鱼一技,呈现四种初夏风味。你会选哪一种方式,开启属于自己的“鱼之季”?
【Takumi·日式炉端割烹】
九绘鱼 | 幽庵腌制,炭火慢烤,保留脂香与弹性
九绘鱼是石斑鱼的一种,在日料中属于较为少见的高档白身鱼。鱼体较大,肉质紧实有弹性,脂肪含量丰富,鱼皮胶质饱满,适合以炭火慢烤方式呈现。
在Takumi,主厨以日式传统技法为基础来处理九绘鱼,先用幽庵酱(酱油、味醂、柚子汁等调和)腌制入味,再用备长炭慢火炙烤。炭火控制在恰当温度,使鱼皮焦香、鱼肉保持润嫩,油脂均匀渗出但不流失。整道菜不依赖过多调味,重点在于突出鱼本身的油香和口感层次,也体现出Takumi结合割烹与炉端烧火候技法的特色。
【龚禧龚禧·甬菜】
鮸鱼 | 六个部位六种做法,每一段都有讲究
来自东海的黄唇鮸鱼,被龚禧龚禧的主厨拆解成鱼背、鱼中段、鱼腩、鱼头、鱼胶与鱼尾六部分,鱼背做鱼松,鱼中段用虾汤堂灼,鱼头搭配鱼骨酱醋熘,鱼腩与臭豆腐同煨,鱼尾煮粥,鱼胶则与酸菜和红薯粉一起慢炖。其中最适合初夏的,是“酸菜鮸鱼胶烧红薯粉”——鱼胶黏润厚实,用窖藏酸菜的酸香平衡油脂感,红薯粉滑中带韧,口感清爽。这道菜味道不重,酸香开胃,适合初夏时节食欲较淡的时候吃,也延续了宁波人用酸菜搭配鱼胶的做法。
【临江蜀郡·川菜】
黄鱼 | 用豆瓣和荔枝调出甜辣平衡的新风味
你吃过荔枝味的闽东大黄鱼吗?这道菜由川菜大师彭建伟与临江宴主厨、米其林指南年轻厨师奖获得者梁齐在一场四手晚宴中共同呈现,灵感来自川菜宗师张元富对甜辣平衡的探索。菜品采用闽东海域的大黄鱼为主料,其肉质细嫩、脂香适中,在川菜传统中并不常用。主厨将其与川式微发酵的未曝晒豆瓣酱和当季荔枝鲜果搭配,调出咸香中带清甜的味型。豆瓣的发酵香气与水果的果香相互融合,辣味不冲、甜味不腻,整体口感清爽有层次。这道菜既延续了川菜对酱料与火候的讲究,又引入南方水果的轻盈,是一道为初夏口味调整而设计的融合菜式,也体现了两位主厨对食材运用的开放思路。
【筱爷叔·老底子民间菜】
鱼头 | 招牌菜升级,浓香中添清爽
筱爷叔·老底子民间菜的勾魂有机鱼头曾是餐厅每桌必点的镇店招牌,创始人邹波在此基础上推出升级版“四宝勾魂有机鱼头2.0”:精选有机大鱼头,加入泹水豆腐、手打年糕、鱼丸和黄瓜,原本浓厚的酱香之上,多了一层豆腐的软糯、黄瓜的清爽,味型更丰富,节奏更轻盈。鱼头胶质丰厚,年糕韧滑,鱼丸弹牙,从浓转淡、从黏转脆,搭配黄瓜后多了一分清爽的层次。2.0版本是在保留本邦风味基础上做出的适应时令的细节调整,更适合初夏时节的口味节奏。
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